历史故事

欢迎访问历史故事相关的文章列表

第1节 光荣的始君

“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其先祖尝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际封于吕,或封于申,姓姜氏。夏商之时,申、吕或封枝庶子孙,或为庶人,尚其后苗裔也。本姓姜氏,从其封姓,故曰吕尚。”  “完之奔齐,齐桓公立十四年矣。完卒,溢为敬仲。仲生孟夷。敬仲之如齐,以陈字为田氏。”  ——司马迁·《史记》  齐,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从有历史传说开始,齐地、齐人就为推动中国历史的进程创造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并创造过无数次民族的辉煌,出现过无数个推动和影响历史发展的英雄人物。近现代是如此,古代、上古时期也是如此。  齐开国于公元前11世纪,为秦所灭于公元前221年。随周的建立而立国,因齐的灭亡标志着战国时代的结束。在开国受封时,开国君主吕尚是周武王灭纣属臣中功劳最大的;在春秋时期,春秋五霸的齐桓公是五霸中最“横”的;在战国时期,于强大的秦军面前它是最后一个灭亡的。  一国两姓,春秋时姓吕,战国时姓田。  一部齐国发展吏,强强弱弱,盛盛衰衰,胜负并存,荣辱交集。  齐的地域,受封时在今山东省北部,建都营丘,后来改称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东北临淄北),齐胡公时迁到薄姑(今山东省博兴县东南十五里),到了齐献公又迁回临淄。  春秋末年君权逐渐被大臣陈氏(即田氏)夺去,但直到公元前386年,才被周安王承认田和为齐侯。  齐国先后灭掉了谭,遂,阳,莱,牟,任、薛,夷,州等小诸侯国,消灭了这一地区的所谓夷族。在最鼎盛的时候,其疆域东到大海,西过黄河,南到泰山以北,北到无棣水(今河北沧县西南)。  齐桓公用管仲,富国修边抚民强兵,建立了霸业,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以后的齐国时兴时衰,但始终保持大国地位。是少数能与秦对峙的强国之一。  田齐之世,齐威王很威风,但到了公元前284年,燕、秦、魏、韩、赵五国“合纵”伐齐,齐都临淄被燕将乐毅攻破,从此国力衰弱,公元前221年被秦国灭掉。  还是先说家世,后说故事。  齐的开国之君吕尚,祖上姜姓。是东海一带的人。  他的祖先曾经做过四岳的官(也叫四伯,相传是古代尧时分管四方诸侯的官),辅佐夏禹治理水土,他的先人也立过大功。  在虞舜、夏禹的时候曾经被封在吕地(今河南省南阳市西),也有的被封在申地。夏商时期,申、吕两地有的封给旁支子孙,其中相当一部分都成了平民百姓,吕尚的先人在当时就已经处于平民阶层。  他的祖先虽然姜姓,但他后来的家族始祖以封地为氏,所以叫吕尚。也有后人称他为姜尚,姜太公。   吕尚当时已经穷困潦倒,年纪大了,钓鱼的机会认识了西伯侯姬昌。当时西伯侯要出去狩猎,就卜了卦。卦辞说:你今天狩猎获得的既不是龙也不是螭 (chī),不是虎也不是罴(pí),获得的是你称霸西部,辅佐你成帝王之业的良才。卜完卦文王就向狩猎地进发,在渭水的北岸遇到了吕尚。西伯就下车和他 交谈,谈得很投机也很高兴。就对吕尚说:我的先君太公说会有圣人到周国来,周国也会因此兴旺起来。先生你就是那个我们期望中的贤德之人吧?从此西伯就称他 为“太公望”。西伯猎也不打了,带着吕尚同坐一辆车回了都城,并封他做了军师。  太公学识广博,见地深刻,熟知兵法,精通治国之策和权 谋之术。也曾经想在纣王那谋职求发展,后来一看殷纣王残暴不仁,宠女人不近忠臣,就离开了他。离开了纣王就去各诸侯国游说,推销自己的政治主张。但没人接 受,就来到西伯侯这里。想观察一下西伯侯是不是像大家传言的那么仁厚,就这么隐居了下来。现在自己的主张被西伯接受,可以一展平生所学,当然十分高兴。  后来西伯侯因为被诬告,纣王把他拘禁在里(今河南省汤阴县北),吕尚和散宜生、闳夭商量,献给纣王财宝和美女把他赎了回来。西伯侯姬昌从里脱身回来后,在吕尚等人的辅佐下亲民强兵,结联各国诸侯,暗中在做推翻殷商的准备。  吕尚精通兵法和权谋,被后人推崇备致,甚至被誉为帝王权谋学的鼻祖。  文王去世,武王继位,武王尊称吕尚为尚父。他辅佐武王伐商灭纣,建立了周王朝。  这些事迹在《封神演义》里有详细叙述,这里不再赘言。总之,兴周灭商,吕尚功莫大焉。所以在历史上,兴商灭夏的尹伊和兴周灭商的吕尚是齐名的贤臣能臣。  武王平定天下后,把尚父吕尚封在齐地的营丘,为齐国国君。   吕尚受封后在去齐国的路上走得很慢,有人就对他说:机会这个东西得到很难,失去容易,你一路缓行慢动,寝居安然,这哪像是要到封地去任职的人呢?太公认 为这话有理,穿上衣服连夜启程,天亮就到了封国。正遇到莱侯来攻打营丘。莱人在当时是少数民族,边界和营丘相邻,想趁着周朝刚建国的机会来和太公争夺国 土。因为太公来得及时,组织力量很快打败了莱人,后来又灭了莱国,使其成为了齐国的一个部分。  太公到了齐国,整顿政治,选用贤才,尊重当地风俗文化,发展工商经济和渔盐生产,所以人们都喜欢齐国并来投靠齐国。那个时候,人口和土地是最重要的资源,而且有了人也就有能力去争土地。齐建国之初封地不是太大,但在太公的治理下,人气旺,很快就成了大国。  周成王继位,管叔、蔡叔作乱,淮夷背叛周朝。周成王派人策命太公说:东到大海,西到黄河,南到穆陵(今山东沂水县北),北到无棣(今山东庆云县北),这个范围内的五等诸侯,九州长官,凡是对周不忠的你都可以征伐他们。  齐国因此获得了征伐其他诸侯的权力,进一步成为大国,建都营丘。  太公活了一百多岁,去世以后他的儿子丁公吕仍继位。  丁公去世,儿子乙公吕得继位。  乙公去世,儿子癸公吕慈母继位。  癸公去世,儿子哀公吕不辰继位。  哀公掌齐的时候,纪侯在周王面前诽谤了他,周王烹杀了哀公,另立他的弟弟吕静继位齐侯,这就是齐胡公。  胡公把国都迁到薄姑。哀公的同母小弟吕山怨恨胡公,就和他的“粉丝”率领营丘人进攻胡公并杀了他,夺取了君位。这就是献公。   献公把胡公的儿子赶走,又把国都迁回营丘,改名临淄。之所以叫临淄是因为它濒临淄水。这以后齐就没再迁过都,经过几代人的努力,齐国都城临淄成了列国时 建都时间最长的都城。临淄由大小两座城组成,小城是国君和上等贵族的居住地。大城是国人的居住地,铸币,炼铁、手工业工场和市场也在小城外大城内。到战国 时,已是“七雄”中最大的都会。  献公去世后,他的儿子武公吕寿继位;  武公去世后,儿子厉公吕无忌继位。  厉公很残暴,失了民心。所以胡公的儿子又进入齐国,在齐国人的拥护和支持下,他攻杀了厉公,可是胡公的儿子也阵亡了,齐国人就拥立厉公的儿子吕赤为国君,他就是齐文公。  文公一继位,就处死参与诛杀厉公的七十多人。文公去世后,他的儿子齐成公吕脱继位。  成公去世,他的儿子齐庄公吕购继位。  庄公在位六十四年,他创造了齐君在位的记录。庄公去世,他的儿子吕禄甫继位。这就是齐公。  家谱就列到这里,大戏开头,故事开始。以上内容由整理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立储疑云:成吉思汗最爱的儿子拖雷之死

我们知道,成吉思汗有四个嫡子,长子术赤,次子察合台,三子窝阔台,四子就是拖雷。成吉思汗最喜欢的是四子拖雷,最不喜欢的是长子术赤,而术赤在成吉思汗驾崩前就已经病逝了。成吉思汗驾崩后,先由拖雷监国两年,但拖雷并不是合法的继承人,后来由窝阔台正式继承了汗位,史称元太宗。公元1232年,也就是窝阔台继承汗位的第四年,拖雷突然在军中暴死。他究竟是怎么死的?史学界一直争论不休,至今没有定论。有的说拖雷是被他的三哥窝阔台害死的,有的说是受了巫师的蒙骗而死的,也有的说的确是得了暴病而死的。究竟哪种说法正确,现在仍是一桩疑案。那么,就让我们回归历史,在历史的层层迷雾中去寻找答案吧。 一、立储之争 立储,对于封建王朝来说,就是选择皇帝的接班人。这件事关江山社稷的大事,历来是封建王朝中最敏感的问题。历朝历代,为了争夺皇位继承权,曾经上演过多少刀光剑影、你死我活的争斗,曾经有多少人成为皇权斗争的牺牲品。在那无数次的争斗中,人世间最可贵的亲情被可怕的欲望掩盖了,被血淋淋的屠刀斩杀得无影无踪,人的灵魂也被彻底扭曲了。可以说,封建时代的许多皇帝,是踏着亲人的尸骨而爬上那个宝座的。 作为一代天骄的成吉思汗,在选择接班人的问题上,同样犯了严重的错误。按照封建宗法制原则,通常实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也就是说,嫡长子术赤应该是成吉思汗的合法继承人。但是,成吉思汗并没有这样做,而是选定了三儿子窝阔台为自己的接班人。成吉思汗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原因有两个。 第一,成吉思汗打心眼里不喜欢长子术赤,因为怀疑术赤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说到这个问题,还得从当年的一件事说起。 成吉思汗的母亲叫诃额仑,本来是蔑儿乞惕部首领脱里脱阿的弟弟赤列都的未婚妻,在成亲的路上被成吉思汗的父亲也速该抢去,成为也速该的妻子,也就是成吉思汗的母亲。因为这件事,脱里脱阿与成吉思汗的父亲也速该结下了冤仇。后来,虽然成吉思汗的父亲也速该被塔塔儿人害死了,但脱里脱阿并没有忘记这个仇恨,一心要报这抢亲之仇。 成吉思汗的第一位妻子叫孛儿帖,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拖雷都为孛儿帖所生。当年,成吉思汗和孛儿帖成亲不久,就遭到了蔑儿乞惕人的突然袭击。脱里脱阿以牙还牙,掳走了成吉思汗的妻子孛儿帖。后来,成吉思汗在其他两个部落的帮助下,打败了蔑儿乞惕部人,救回了孛儿帖,不久就生下了术赤。但是,成吉思汗却对术赤是否为自己的骨血产生了怀疑,以致成为他心中永远抹不去的一块阴影,这也成为他不喜欢术赤的重要原因。 那么,术赤究竟是不是成吉思汗的亲生儿子呢?据世界通史著作《史集》中的记载,孛儿帖在被蔑儿乞惕人掳去之前就怀有身孕了,在成吉思汗把她救回来的路上就生下了术赤。很显然,术赤肯定是成吉思汗的亲生儿子,这不会有什么问题,但在那个科学知识非常欠缺的时代,成吉思汗对自己的儿子产生怀疑,在今天看来还是可以理解的。 《史集》是波斯人主持编纂的一部世界通史著作,是用波斯文写的。该书是目前古文献中研究蒙古史最重要的书籍之一,史料价值极高, 因此书中对于术赤出生问题的记载应该是可信的。 第二,察合台极力反对术赤为合法的汗位继承人。察合台在成吉思汗的嫡子中排行老二,性格比较刚毅,办事雷厉风行,与他哥哥术赤的性格截然不同。术赤是个非常敦厚善良的人,性格又比较内向,不喜张扬。因为性格等方面的原因,兄弟二人长大以后就一直不和,再加上大家对术赤的出生有怀疑,所以察合台从来就看不起他的大哥术赤,并坚决反对术赤为汗位继承人。 成吉思汗十四年(1219年),成吉思汗率大军西征花剌子模。出征前,成吉思汗的另一位皇后也遂提醒成吉思汗,让他考虑立储问题。按说,成吉思汗早就该考虑这个问题了,因为从年龄上讲,他这时已经快60岁了(1162年出生),而长子术赤是1179年出生的,这时已经40岁了。成吉思汗迟迟不确定自己的接班人,一方面是因为连年征战,无暇顾及;另一方面恐怕还是对术赤不大满意,所以一直犹豫不决。经过也遂皇后的提醒,成吉思汗觉得是该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了。于是,他把四个儿子都召集到自己大帐中,商议立储之事。 成吉思汗首先征求术赤的意见,术赤是老大,让老大先说。可术赤此时心里是非常郁闷的。按常规来说,老大自然就是合法的继承人,何须多问?所以他没有马上表态。当他刚要开口说话的时候,察合台却抢先说话了。察合台毫不客气地对成吉思汗说:“如果您要选那个蔑儿乞惕种人的儿子做您的继承人的话,我们是决不会甘心居于他的下面的……” 俗话说,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可察合台说话从不留情面,一开口就带着侮辱性的言语,矛头直接对准了术赤的痛处。术赤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与察合台当面吵闹起来,最后还都抽出了宝剑要进行格斗。 成吉思汗喝住了两个儿子,把察合台骂了一顿,并声称术赤就是自己的亲生儿子,让察合台不得放肆。察合台的嚣张气焰虽然被压下去了,但他还是坚决不同意让术赤做汗位的合法继承人,而是推荐了三弟窝阔台。 现在我们分析一下察合台的真实用意。察合台之所以极力反对术赤继承汗位,不排除他有觊觎汗位的野心。为什么呢?因为他在四个嫡子中排行老二,如果把老大扳倒,接下来不就轮到老二了吗?这是很顺理成章的事情。但是,在这种场合,察合台又不敢明目张胆地表露自己的心迹,所以就虚伪地推荐了自己的三弟窝阔台。 其实,成吉思汗对四个儿子早就做过分析。长子术赤虽然敦厚善良,但缺乏雷厉风行的刚毅性格,难以成就大事。次子察合台虽然刚毅勇猛,但缺乏虚怀若谷的气度,难以君临天下。三子窝阔台热情豪放,为人处世灵活多智,而且很有城府,似乎找不出什么缺点。四子拖雷虽然精明过人,可惜年纪太小,难以服众。看来,只有老三窝阔台是比较合适的人选了。 成吉思汗见察合台极力推荐窝阔台,于是就征求术赤和拖雷的意见。术赤心里虽然不愿意,但他心里明白,父亲不喜欢自己,根本没有让自己接班的打算,所以只得勉强点了点头。老四拖雷知道,自己上面有三个哥哥,怎么轮也轮不到自己,所以也同意了。 立储问题就这样解决了。当然,此时的察合台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也不能说了。 二、窝阔台即位 成吉思汗二十二年(1227年)七月,成吉思汗病逝于六盘山下,享年66岁。临终前,他把察合台、窝阔台、拖雷都召到身边来,安排后事。为什么没有长子术赤呢?开头已经说过,术赤在成吉思汗病逝前半年就去世了,他是病死在自己封地的。 成吉思汗把剩下的三个嫡子叫到自己的卧榻旁,嘱咐他们说,将来的大汗之位由窝阔台继承,让察合台和拖雷一定要帮助窝阔台治国平天下,谁都不许有二心。成吉思汗还特别抓住拖雷的手,叮嘱说:“拖雷,你要全力佐助你三哥平定天下!你没能即汗位,是长生天的意思,谁也别怪。”成吉思汗还交代,遵照蒙古族的传统,窝阔台在继承汗位之前,必须召开由诸王以及各部酋长等参加的“库里尔泰会”,通过这个大会议定之后,才可以继承汗位。成吉思汗还向窝阔台推荐了一个智囊人物,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耶律楚材。关于这个人的一些情况,后面还要提到,这里暂且不说。 “库里尔泰会”相当于今天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汗位继承人只有通过这个大会议定,才是合法的。但是,成吉思汗死后,要马上召开这个大会,却遇到了很多阻力和困难。一方面,西夏国虽然刚被灭掉,但金国和南宋仍然存在,要完成成吉思汗统一中国的遗愿,任务还非常艰巨。另一方面,术赤病逝后,他的儿子拔都嗣位。拔都对于他父亲术赤没有能够成为汗位的继承人而耿耿于怀,所以找了种种理由,不去参加“库里尔泰会”。再说成吉思汗的次子察合台,他当年为了反对术赤,极力推荐窝阔台为汗位继承人,没想到弄巧成拙,自己弄了个竹篮打水一场空,什么也没有捞到。他不甘心汗位被三弟窝阔台占去,所以也不愿意召开这个大会。“库里尔泰会”开不成,窝阔台就不能继承汗位,所以在成吉思汗死后,只能由幼子拖雷临时监国。所谓监国,就是代理国政,代理大汗行使权力,发号施令,统领国家一切事宜。 拖雷这个人以勇于攻战,崇尚武功著称。因为他在嫡子中年龄最小,成吉思汗非常喜欢他,所以他一直在成吉思汗身边,跟随成吉思汗南征北战,立下了很多战功。成吉思汗死后,按照蒙古人的惯例,拖雷获得了其父的所有领地以及大部分军队,其实力是最大的。 1229年,拖雷监国已经快两年了。依照成吉思汗的遗命,大汗位应该传给窝阔台,但此时的拖雷并没有一点移权的迹象。汗位一直虚悬,对国家非常不利,这可急坏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前面提到的耶律楚材。 这个耶律楚材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本来是辽国皇族的后代,也就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长子东丹王突欲的八世孙。不过,他出生的时候,辽国已经被金国灭亡了。他三岁丧父,靠母亲的教育,成了一个名闻遐迩的博学才子,后来到金国的中都燕京任职。1215年,蒙古军攻占燕京后,耶律楚材一心一意钻研起佛教来,形成了以儒治国、以佛治心的思想原则,并立志以自己平生所学贡献于国家。 1218年,成吉思汗听说耶律楚材是个难得的人才,就把他招到自己身边,成为成吉思汗最重要的智囊人物。耶律楚材足智多谋,跟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一样,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他随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征讨西夏,屡出奇谋,多次被成吉思汗称为“神人”。 窝阔台是个城府很深的人。成吉思汗在世的时候,他就看中了耶律楚材是个治理国家的栋梁之才,并暗中决定一旦自己掌握了大权,一定要对这个人加以重用。成吉思汗病逝后,窝阔台就将耶律楚材带在自己身边,遇到大事小情,总要征求耶律楚材的意见。耶律楚材见窝阔台非常尊重自己,心里很受感动,所以决定尽最大努力,促使窝阔台早日继承大汗之位。 1229年秋天,在各方面的努力下,“库里尔泰会”终于在克鲁伦河畔召开了。在这次会上,察合台、窝阔台和拖雷三个人,各怀心腹事,尽在不言中。窝阔台和拖雷表面上你推我让,实际上,窝阔台早就想继承汗位了,而拖雷却迟迟不肯交权。这种风平浪静式的争斗,比那些血淋淋的骨肉相杀要文明得多。虽然窝阔台对拖雷的做法很不满意,甚至心生怨恨,但兄弟之间总算还没有撕破脸皮。但是,这样推来让去,大会开了将近40天仍没有结果。耶律楚材觉得不能再拖下去了,他首先去找拖雷,把事情挑明,让他顺利移权。 耶律楚材办事是很讲策略的。他见了拖雷之后,首先给拖雷一个下马威。他对拖雷说:“在下昨夜夜观天象,又以太乙数推之,明日为立新汗的最后吉期。错过明天,大蒙古国将会由大乱而一蹶不振,再不可能有新汗产生了。” 拖雷对耶律楚材的意思非常清楚,他生气地对耶律楚材说:“我从来不曾亏待过你,你为什么要跟我分心呢?” 耶律楚材说:“窝阔台是大汗生前指定的即位人,大汗生前有大恩于在下,在下必须肝脑涂地以报万一,所以我不能因为您监国就见风使舵,做出违背大汗的事来。” 耶律楚材的这些话,句句千斤,态度非常明确,就是要拥立窝阔台继承汗位,看你拖雷怎么办吧。 拖雷并不是任人摆布的人,他恶狠狠地问道:“你可知道这样做的结果吗?”拖雷的意思是,你耶律楚材不支持我继承汗位,难道就不怕我把你杀掉吗? 耶律楚材表现得非常从容,他捋着自己的长胡子,坦然地说:“一死而已,也好早日拜见大汗。” 耶律楚材的这句话更厉害,一下子就把拖雷镇住了。你不就是想杀我吗,我不怕死,死了好去拜见大汗。拖雷一时间无话可说了。 耶律楚材抓住机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继续说:“大汗生前最喜爱的人就是你了,你难道愿意违背大汗的遗命吗?这大蒙古国是大汗率领他的兄弟和你们弟兄多年浴血奋战打下来的,你能忍心看着它毁于一旦?大汗的在天之灵期待着你们拥立窝阔台为汗,期待着你们在窝阔台率领下卷起漫天西风,横扫落叶一般,夺取金、宋两国,一统天下,你可要三思啊!” 拖雷被耶律楚材的话打动了,回忆起父亲临终前的嘱咐,他眼里不禁滚出泪珠来。 耶律楚材还帮拖雷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耶律楚材说:“大汗驾崩之后,你迟迟不召开大会,世人都在猜测,你是不是有夺取汗位的打算?我想,你是最忠于大汗的,绝不会有此非分之想。要知道,虽然你大哥已经不在了,但还有你二哥察合台呢,如果闹起来,你能稳操胜券吗?” 耶律楚材一番苦口婆心的教诲,终于把拖雷的思想做通了。拖雷下了决心,要立即移权,拥立窝阔台继承汗位。 接着,耶律楚材又去做察合台的工作。他对察合台说:“大汗驾崩已经两年了,大汗之位迟迟未定,不知王爷有何打算?” 察合台对于耶律楚材的问话,一时间不知道该怎样回答。说自己想继承汗位吧,肯定不行;说自己愿意拥立窝阔台做大汗吧,自己还不甘心,所以他只能保持沉默。 耶律楚材接着说:“听说,当年立嗣的时候,是大汗听了你的主张,才决定让窝阔台继承汗位的。如今,你大哥虽死,但他的儿子们仍在西方,是否也有谋取汗位的企图呢?这很难说。如果现在不早做定夺,恐怕夜长梦多。有人在下面说,王爷自己想做大汗,我认为这完全是无稽之谈。第一,王爷是最讲信誉的人,想当年自己提名窝阔台,今日又与他争抢,岂不是言而无信!第二,论实力,你的弟弟拖雷和你的侄子拔都都要胜过你,真的抢夺起来,恐怕你也难以如愿。” 相比起来,察合台的工作要比拖雷好做得多,察合台听了耶律楚材的话,觉得非常有理,最终也同意拥立窝阔台继承汗位。 第二天,拖雷继续主持召开“库里尔泰会”。但是,这次大会与前几天的大会有实质性的不同。前几天的大会,三方都在扯皮,形不成统一意见。但今天一开会,拖雷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明确表示,要遵照父汗的遗命,拥立窝阔台继承汗位。接着,察合台首先响应,当即拉起窝阔台的右手,拖雷拉着窝阔台的左手,把他拉到了汗位的宝座上。 除了耶律楚材,所有人都惊呆了,包括窝阔台在内,不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当窝阔台还在发愣的时候,察合台、拖雷已经带头跪在了地上,向窝阔台行礼。在场的人见状,也都呼啦啦跪倒在地,向新大汗行礼。这样,窝阔台在拖雷监国两年之后,终于登上了大汗的宝座。这是1229年秋天八月的事。 窝阔台之所以能继承汗位,耶律楚材发挥了重要作用,是第一功臣。元朝的第二位皇帝产生了,这就是元太宗窝阔台。

刘备为何当上皇帝就不可一世了?

刘备其人,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三顾茅庐”。即使没有多大的本事,就凭这种礼贤下士,尊重人才的品格,就值得尊重。孔明出山之后,刘备与这位二十几岁的年青人相敬如宾,入则促膝而谈,出则并马而行,火烧博望坡时,甚至还听从诸葛亮的将令。那时候,他从来就没有拿大,摆出“主公”的架子。难怪陈寿在《三国志》中评说刘备:“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蜀汉能打开当时那样的局面,固然离不开诸葛亮运筹帷幄,但也不能小看刘备的容人之量所起的作用。 兴兵伐吴时的刘备,却几乎是变了一个人。赵云等人谏阻,他就一概不听;秦宓谏阻,又将他打入牢狱,这且不说,连诸葛亮上表陈述利害,劝其“别图良策”时,他也竟然掷表于地,说“朕意已决,不得再谏”。连营结寨之时,曾有马良提醒:是否画下布阵之图送诸葛亮过目,此时的刘备又十分自负:“朕亦颇知兵法,何必又问丞相?”其先前之风范已全然不见踪影。 刘备兴兵伐吴,败得很惨。李国文将这一切归结为“感情失控”,“意气用事”。这自然也有道理。但仅仅指出这一点还是很不够的。兴兵伐吴,是刘备当了皇帝以后的事,不知人们是否注意到,一旦坐上了皇位,他与诸葛亮、赵子龙等人之间就划下了一条君君臣臣的界线。皇帝就是皇帝,臣子就是臣子,即使刘备“三顾茅庐”请来的诸葛亮,也不能和他再促膝而谈,并马而行了。例如,诸葛亮上表救秦宓,就先得下跪、瞌头,在这种氛围之中,坐上了皇位的刘备是很容易觉得自己突然高明起来了的,时时言听计从,他哪里还受得了?于是乎良药苦口,忠言逆耳。历史新知,由此而酿成的悲剧并不少见,会说“朕意已决,不得再谏”的绝不仅仅是一个刘备,在《三国演义》中就可找出相似的实例。李国文认为诸葛亮没有能劝阻刘备伐吴,也应该负有一定的责任,却是冤枉了诸葛亮的。如果诸葛亮有错,倒是错在他不该劝说刘备当皇帝。 地位变了,本事未必就会按比例增长,这一浅显的道理,旁观者清,当局者却往往弄不清楚。于是原先礼贤下士的,一爬上高位就会变得不可一世;原先虚怀若谷的,一爬上高位就会变得刚愎自用;原先清醒谨慎的,一爬上高位就变得忘其所以,此所谓一阔脸就变是也。高位使人获得权力,没有使人获得本事,倒是往往使人失去真心相助的朋友和能够助成大业的忠言。因而,也就往往成为一个人以及他所从事的事业走下坡路的开端。 刘备吃了大亏之后,做了一次自我批评:“朕早听丞相之言,不至今日之败!”比起袁绍、曹操怕被人耻笑而恼羞成怒,杀田丰、杀杨修,他的自责毕竟还是值得肯定的。这虽然只是一句简简单单的话,但要已经当了皇帝的刘备说出这种话,也不是那么轻松的。

蒙古首领札木合生平事迹大揭秘

札木合生平 2004年,大型历史连续剧《蒙古王》在中央电视台热播,一度创下了收视奇迹。通过本片,人们观赏到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波澜壮阔的一生,同时,也对铁木真的兄弟札木合生平的经历有了深刻的认识。有关札木合生平事迹,蒙古帝国历史上虽然没有太过详尽的记载,然而通过仅有的一些史料,结合影视还原,人们依然能得出一个梗概。 出生于公1164年的札木合,原本是蒙古诸部中最有势力的贵族,也是蒙古高原东部的枭雄。幼年时期,札木合与铁木真私交甚好,曾以蒙古草原最高礼仪结为安答,并在长期的部落征战中支持铁木真,帮助他击败蔑儿乞部等劲敌,使铁木真登上大汗之位。 然而兄弟往往可共患难,却未必能共富贵。公元1189年,札木合与身为大汗的铁木真之间的出现裂痕,彼此的猜忌令他们再也无法在一起并肩作战。于是,这对曾经亲密无间的“安答”,在丧失了互信的基础之后,终于分道扬镳。 1190年,在蒙古草原爆发的“十三翼之战”中,痛恨铁木真已久的札木合竟集合泰赤乌等十三部的三万兵力攻打铁木真。在这场残酷的部族战争中,铁木真不敌溃败,札木合一战取胜,因而成为草原的王者。 札木合生平记述中,有关这段往事,记载较为模糊,只简略地提到他得胜后,残暴的本质渐渐显露,竟命手下架起大锅将被俘敌将烹煮而死,由此而令部下胆寒心惊,纷纷投靠铁木真部。至公元1204年,札木合兵败,被铁木真所杀。 众所周知,蒙古札达兰部首领札木合和铁木真原来是安达。他二人幼年相识,皆为志同道合的铁血男儿,曾有三次结义之情,彼此视对方为毕生唯一的知己。那既然札木合和铁木真原来是安达,后来却又为何兵戎相见呢?其主要原因在于,札木合与铁木真都有争霸草原的野心,而统一蒙古部落的王者,从来都是独一无二的。 起初,札木合曾辅佐铁木真,运筹帷幄横扫草原,先后打败了蔑儿乞、塔塔尔等部落,然而随着草原各部逐渐被歼灭,他们彼此都意识到对方对自身的威胁,尤其是长期屈居铁木真之下,更令札木合深感屈辱和不忿。终于有一天,他与铁木真分道扬镳。那时的札木合,内心唯一希望的,是凭自己的实力大败铁木真,将他拉下万众拥戴的大汗的宝座。 十三翼之战后,札木合终于如愿以偿,打败了铁木真。可是,这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很快因他的残忍和暴戾失去了。在当众烹煮敌将之举引得札木合麾下众将叛离之后,铁木真终究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当札木合被五花大绑带到铁木真面前时,不知他是否有预料到,自己将会以这样的方式与昔日的安达重逢。 铁木真不愧为蒙古草原伟大的领袖,他始终念及札木合和铁木真原来是安达,不忍痛下杀手。于是,他成全了兄弟的尊严,按照札木合的要求,以“不流血”的绞刑结束了兄弟的生命,也亲手埋葬了他曾无比珍视的安达和少年时代的友情。 札木合为什么不杀死铁木真 自从铁木真在统一蒙古部落的长期征战中势力逐渐崛起之后,就注定他将与曾经的安达札木合反目成仇。平心而论,札木合是有机会铲除铁木真的,然而他终究是放过了难能可贵的机会,因此,有关札木合为什么不杀死铁木真的问题,人们也有过诸多揣测。 如果说,札木合不杀铁木真,仅仅是顾念曾经的兄弟之情,这个说法显然不具备说服力,因为一个情感上太过优柔寡断的人是不具备争霸天下的条件的,雄才大略的札木合显然不属于这类人,那究竟札木合为什么不杀死铁木真呢? 首先,札木合是一个自视甚高的人,对铁木真,他固然有着瑜亮情结,然而另一方面,成吉思汗的政治才华和部族威望,又是他十分钦佩的。在札木合眼中,铁木真是他此生遇到的唯一一个可以和自己一较高下的人,只有成吉思汗的人格魅力才足以与自己比肩!这样的铁木真,绝不该轻易死在一个卑鄙懦弱的小人手里,这也解释了札木合挑起铁木真与王涵部和乃蛮部的战争后,又主动派人去向铁木真通风报信,使他免于暗算的主要原因。 其次,札木合对自身的实力也有一个正确的研判,虽然,论个人能力,他并不在铁木真之下,然而相比铁木真麾下的兵强马壮,及族人的拥护来,札木合又远远不及,换言之,铁木真比他更适合做蒙古草原未来的王者。如果札木合为一己之私杀害铁木真,那只会让蒙古草原陷入长期的分裂和战火中,这是札木合不愿意看到的。所以,放眼大局,以天下苍生为念,才是札木合不杀死铁木真的真正原因。 太阳汗 札木合 时代铸造英雄,在宋元时期的蒙古地区,有许多令人敬佩的英雄,虽然他们有的昏庸,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都对当时的社会造成了影响。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还是铁木真与札木合,他们从小一起长大感情深厚,但由于各自利益又形同陌路。 在铁木真与札木合成为敌对方后,太阳汗札木合就经常出现在人们的嘴中。众所周知,札木合是蒙古札达兰部首领,不管是蒙古还是中原的历史上对其评价都非常高。按理说这样的人应该不会与昏庸自大的太阳汗有什么关系,那么为什么在蒙古地区的人会谈起太阳汗札木合呢? 其实,这与札木合的安答铁木真有很大的关系。在历史上每个时代每个地区,都会出现一方霸主,不管感情再好,对于生性骁勇善战爱好自由的蒙古人来说,争强好胜已经成为他们的天性,所以铁木真与札木合之间的争斗是不可避免的。刚开始,札木合在十三翼战争中打败了铁木真,但后来铁木真成为当时的最有势力的人,札木合被铁木真打败后,投靠了太阳汗。从这就很容易的明白为什么会有太阳汗札木合这样的说法。虽然札木合投靠了太阳汗,但是,当时铁木真已经具备了一统蒙古地区的实力,很快太阳汗就被铁木真打败,而札木合又重新回到了铁木真那里,再次被铁木真俘虏的札木合心中十分愧疚,希望铁木真可以杀了他。这对安答的结局正好验证了札木合与铁木真的谈话。 从札木合与铁木真这两个人来看,他们都是所在时代的英雄,不幸的是,最强者只能有一个。而太阳汗本来也应该是能成为英雄的,可是他的刚愎自用,昏庸无道使得在当时势力强大的乃蛮族被灭,从乃蛮部利益方面,太阳汗无疑是失败的君王。事实上,太阳汗札木合他们两个人都是失败者,都是那个时代抛弃的人。 对札木合的评价 元代历史文献中对札木合的评价并不多,或许是因为这个原因,后世刻画成吉思汗的影视作品中为了衬托铁木真的英明伟大,似乎有意将札木合塑造成一个搬弄是非、背叛兄弟的小人形象。其实,光看这些戏说的历史剧,是很难对札木合此人得出全面的评价的。 据有关资料显示,成吉思汗对札木合的评价颇高,认为他是英雄气概不输自己的草原雄鹰,是唯一值得自己敬佩的对手和朋友。 札木合之于铁木真的意义,更像是一块试金石,他曾帮助铁木真横扫草原部落,打得篾尔乞人闻风丧胆,也曾逼得铁木真兵败出逃,带着仅有的十九名部将以野马肉为食,共饮班朱尼浑水。甚至可以说,没有札木合,就没有后来的成吉思汗,是札木合成就了铁木真,是他迫使铁木真逐渐强大起来,成为君临天下的蒙古帝国统治者! 当札木合兵败被俘,被押送至铁木真面前时,铁木真问他,你是英雄,我也是英雄。蒙古草原如此广阔,难道容不下两个英雄吗?由此可见,在铁木真心中,对札木合的评价从未改变,他承认,札木合与自己一样优秀,直到这一刻,他依然视札木合为毕生唯一的知己。只是,现实正如骄傲的札木合所形容的那样,草原虽大,却只能有一位王者,于是,他走出大营,从容赴死。这对彼此互敬互爱,又相互征战了多年的兄弟,以一种悲壮的方式了结了他们之间的宿怨。

宋史秘闻:司马光为何要将一女孩置于死地

中国封建时代有一起情节简单的伤害案,那就是《宋史・刑法志》记载的一个著名案件“阿云之狱”。在案发时的宋代,后经明至清末,围绕该案定性问题一直争议不休。历史评说多认为,“阿云之狱”其实是一场变法之争。虽然如此,但是此案的判处结果却成为中国古代司法上的一个亮点,那就是关系到古代传统法律中最重要的刑法适用原则――自首的认定。 《宋史・刑法志》记载的案件“阿云之狱”,发生于宋神宗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13岁的登州 (今山东登州)少女阿云还在为母亲守孝,孤苦无依。没想到阿云的叔父贪图钱财,竟然以几石粮食(价值约等同于现在2000元人民币)就将阿云卖给了一位名叫韦大的老光棍为妻。 韦大容貌丑陋,阿云对这门亲事死活不愿意,可又拗不过叔父。于是阿云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杀死韦大。 阿云晚上悄悄来到韦大的家里,适逢韦大正在熟睡,阿云拿起砍柴刀朝着韦大一阵乱砍。被惊醒的韦大下意识地翻身起来用手阻挡,阿云看韦大醒来,又惊又怕,丢掉柴刀,扭头就跑。 阿云当时只是一个年仅13岁的小女孩,柔弱无力,对韦大一阵乱砍,除了砍掉韦大一个手指头外,韦大身上其他地方都是些皮外伤,没什么大碍。于是媳妇没娶着、差点丢掉性命的韦大立即报了官,说有人要杀他。 知县立即将阿云捉来,说这案子明摆着就是你干的,你就招了吧,免得受皮肉之苦。阿云也不抵赖,毫不隐瞒地将事情的整个由来说得清清楚楚。就这样还不到一天,这起杀人案就这样告破了。 其实这是一起很简单的案件,按照今天的法律,得按伤害或者杀人未遂定罪,这类案件多的是,绝不致引起热烈讨论。阿云杀未婚夫之举,也许出于反抗包办婚姻?《宋史・许遵传》说:“初,云许嫁未行,嫌婿陋。”出嫁前对容貌丑陋的未婚夫已存厌恶之心,后来憎恨心理转化为坚决的行动。险做刀下鬼的男人,未见记载有劣迹,论理该算无辜者。任何时代的法律,总以维护社会安定为直接目的。阿云不愿嫁韦某,绝无剥夺韦生命的权力,虽未造成杀死他人的后果,伤害或杀人未遂则是清楚无误的。封建时代对故意伤害杀人罪,照例以“杀人偿命”为准则,处置甚严。

人物:2022年4月24日由都柏林的一小群新芬党活动份子成立的一个政治活动团体:起来 (政党)

  起来(Éirígí,意思为“起来反抗”、“起义”的第二人复数祈使型)是爱尔兰极左翼政党,最先在2006年4月由都柏林的一小群新芬党活动份子成立的一个政治活动团体,2007年5月该团体举行会议时决议通过成立正式政党,2009年举行的会议则决议向 爱尔兰 政府登记为政党。   2009年北爱尔兰邓甘嫩议会议员Barry Monteith和 爱尔兰 共和国都柏林市议会议员Louise Minihan皆退出原先的新芬党改加入起来,使其在地方议会获得2席。   该党目标为 英国 政府退出北爱尔兰,进而合并成立一个以民主社会主义为基础的统一共和国。该党标志中“绿星”代表 爱尔兰 国家颜色以及社会主义斗争,另外也有支持以世界语取代英语成为国际语言意涵(世界语的标志即是绿星);起来对于世界语的支持态度受到1916年复活节起义中遭枪决的左翼运动者詹姆斯·康诺利的影响。   2011年北 爱尔兰 地方选举中,该党在贝尔法斯特下佛斯和上佛斯选区参选,最后获得约2000票,未能得到席次。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2023年4月24日由都柏林的一小群新芬党活动份子成立的一个政治活动团体:起来 (政党)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人物:买一个二手房还附赠的一个暗格房,打

现在随着经济的增长,中国各地的房价也都开始逐渐的走高,无论是一二线的城市还是在十八线的小县城,房价始终是和人们的收入不成比例。在这样的生活压力之下,人们买不起新建的房子,就想着买一个二手的房子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二手房现在逐渐成为人们购房的第一选择,相比较一手房的高价来说,二手房更能够让人接受。在以前人们可能会觉得二手房或许会感觉不怎么好的样子,但是现在人们已经完全没有这样的想法,反而很多人都倾向于二手房,而对一手房逐渐的抛弃,当然这中间有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房价过高。 现在人们无论是买到的一手房还是二手房,首要的任务就是将房子全部的重新装修一遍,在装修的过程当中,整个房子也会变得焕然一新,然而有人却在为房子装修的过程当中,发现了一个非常让人震惊的事情,为此还特意报了警,这究竟是出了什么事情,让房主人如此惊慌呢? 这件事情是发生在我国的山东省淄博市,有一对即将就要结婚的情侣在郊区购置了一个二手房,来作为他们的新房。在他们为房子装修的过程当中,却发生了一件事情,这个女主人在发现了这个事情之后,紧接着就报了警。 为了准备成新房,所以两人准备将整个房子都进行一个大翻修。他们雇用了专业的装修人员为房子装修,两位即将结婚的情侣也专门监工,方便提供意见。有一天,照例房子还在整修,结果女主人一个不小心撞到了一面墙上,结果就是她这么一幢,却感觉这面墙和其他的墙都不一样;在敲打其他的墙壁的时候,都能够感觉的出来是实体墙,但是这面墙的声音却像是一个隔板遮挡的空心墙。为了弄清楚到底是什么,于是女主人就专门把那面让她起疑的墙壁打通了,果然在里面发现了另一个空间。 因为刚上来开凿的比较小,所以这个空间比较暗,就没有办法让人看清里面到底是什么情况,为了看清到底是什么,这个女主人就将整面墙壁全部都打开了,然后就突然有很多的东西砸到了她,等到她看清那些是什么东西的时候,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因为那些砸向她的东西,都是一摞一摞的人民币,而且整个密闭的空间当中,几乎大半都是人民币。 这样的场景时女主人从来都没有见过的,她在一番震惊之后,就直接选择了报警;因为自己也不知道这些人民币到底是从什么地方来的,这样的事情还是需要交给警察来处理比较好。 在这件事情传出去之后,有些人说,这个女主人的行为实在是难以理解,毕竟整个房子都已经是他们的了,自然里面的钱也都是他们的了,何必还要报警呢?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买一个二手房还附赠的一个暗格房,打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人物:诸葛亮是怎么娶到黄月英的 木牛流马是诸葛亮的婚车

相传诸葛亮的妻子黄月英乃是一丑女,黄月英之父黄承彦曾亲口承认: 闻君择妇,吾有一丑女,黄头而色黑,才堪相配,肯容纳乎? 这个黄月英长得丑不丑我们不知道,但是她很有才应该是真的,黄承彦可能是出于谦虚才说自己女儿长得不好,但是他却直接说自己女儿的才智绝对不比你诸葛亮差,这就说明黄月英不一定是美女但绝对是个才女。 作为嫁给卧龙诸葛亮的奇女子,黄月英自幼便熟读经史,她多才多艺,心灵手巧。据说黄月英还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机器人的人,是创造机器人的开山鼻祖。黄月英曾用木头做过木人、木狗、木虎,就连诸葛亮见了也惊奇不已。 诸葛亮六出祁山的时候,遇到了粮草不继的紧急情况,当时他使出了木牛流马,才解决了这一难题,最终立下战功。这场战役的精彩程度绝对不低于好莱坞电影,但是诸葛亮不可能是凭空变出木牛流马的吧,世界上的第一个木牛流马是怎么来的呢? 这就要从诸葛亮与黄月英的婚事说起了。黄承彦给诸葛亮说了自家女儿的情况以后,诸葛亮一口就答应了这门亲事,等到黄承彦回家以后,黄月英却不肯轻易把自己给嫁了,而是要出题考考诸葛亮,看看他是不是如传闻中的那样有惊世之才。 黄月英说了,要想娶我,婚礼那天我一不坐轿,二不骑马,三不乘船! 诸葛亮知道以后大为头疼,新娘子肯定是不能自己走到他家的,那他该怎么办才好?这时他见到一头受惊了的牛,再想起自己曾见过黄月英做的木人、木牛,顿时心生一计,回家就做了一个似牛非牛似马非马的 木牛流马 。到了婚礼那天,很多人都来凑热闹,想看看诸葛亮是如何满足黄月英的苛刻条件而将新娘子娶回家的。当黄月英看着诸葛亮的木牛流马时,顿时便笑了起来,还非常配合的坐了上去,嫁给了诸葛亮。 很多人就要问了,为什么呀,黄月英怎么就答应嫁给诸葛亮了?这里就不得不夸夸诸葛亮的高情商了,人家的木牛流马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前面是诸葛亮模仿的黄月英制作木人、木狗的原理,后面则是他根据牛拉碾磙转发明的高轱辘车。不是一味的 复制 ,还有他自己的创新在里面,黄月英被他折服了呗! 可惜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木牛流马失传了,只有高轱辘车传了下来。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诸葛亮是怎么娶到黄月英的木牛流马是诸葛亮的婚车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人物:商德王帝乙简介 帝乙期间商朝国势已趋于没落

  帝乙,商朝第30代国王,姓子名羡,商王文丁(太丁)之子。文丁死后继位,夏商周断代工程把他的在位时期定为前1101年—前1076年。死后葬于殷。   中文名:子羡   别名:帝乙   职业:商朝君王   父亲:商王文丁   在位时间:26年   所属年代:商代   简介   帝乙,商朝国王,姓子名羡,商王文丁(太丁)之子。文丁死后继位,即公元前1101年继位,公元前1076病卒,葬于殷。在位26年,死后由其子辛(即大名鼎鼎的纣王)继位。帝乙在位期间,商朝国势已趋于没落。帝乙在位末年,迁都于沫(即朝歌,今河南省淇县)。又被后人称为帝乙大帝。   生平事绩   帝乙在位期间,商朝国势已趋于没落。当时,江淮之间的夷族又强盛起来,准备大举进攻商朝。帝乙在位的第九年,出兵征伐岛夷和淮夷,半路上受到孟方(今河南省睢县附近)的截击。帝乙率领诸侯伐讨孟方,得胜。第二年,帝乙继续南下征伐夷族,到达淮水流域的攸国。帝乙和攸侯喜合兵攻伐夷族,于第二年得胜而归,帝乙在位的第十五年,再次率领诸侯南征夷族。   因长子微子启的母亲在当时地位卑贱,所以不能立为嗣,而少子帝辛的母亲为正室,所以转立帝辛为嗣,就是中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商纣王。   帝乙在位末年,迁都于沫(即朝歌,今河南省淇县)。   帝乙帝辛攻东夷之战   商朝晚期,国势日衰,东方夷人各部趋于强盛,“分迁淮岱,渐居中土”(《后汉书·东夷传》),不断侵袭商统治地区,尤以活动于今山东及江苏北部一带的尸方(夷方)及江、淮之间的淮夷为甚,严重威胁商朝后方。 约公元前12世纪末至前11世纪初,商王帝乙、帝辛(纣王)相继对东方夷人展开了长期的战争。帝乙九年二月,商王得知夷方欲大举攻商,乃率军出征夷方,因中途遭盂方(今河南睢县附近)军截击而回师。帝乙十年二月,商王率大军击败盂方,于九月进至淮水流域的攸国,与攸合兵进攻,大败夷方军。至次年五月返回商都附近,前后费时达260天。帝乙十五年,商王再次率诸侯远征夷方,到达雇(即顾,今山东鄄城东北)、齐(今淄博东北)等地,至次年三月胜利班师。帝辛继位后,因周族崛起,威胁商朝西面,欲移兵攻周,在黎(今山西长治西南)大规模聚集、检阅军队。东夷又乘机大规模攻商,迫使帝辛全力经营东南,连年对东夷用兵。相传商军曾组织象队参战,经多次激烈战斗,终将东夷平定,俘虏众多夷人,以补充奴隶和兵员。帝乙、帝辛攻东夷之战,使商朝国力大损,加速了商的灭亡,故有“纣克东夷而陨其身”(《左传·昭公十一年》)之说。另一方面,中原地区先进文化随着战争传播于东方,对东部地区的开发和民族融合起着积极作用。   商帝乙攻人方之战   商王帝乙时期(约公元前11世纪),帝乙率领商军,进攻人方(黄、泗、淮流域,今山东、江苏、安徽一带)的作战。   人方,又称尸方、夷方,生活在东部地区,是夷人的一个方国。它发展迅速,经常进入商境攻掠,与商为敌。武乙(约前12世纪)曾攻打过人方。帝乙时,双方矛盾更为尖锐。帝乙十年,商王征调大量步兵亲自率领,并命东部属国攸国(今安徽宿州附近)国君攸侯喜,率本国军队协同进攻人方。商军从东部重镇大邑商(今河南商丘)东进,到达攸国东部边境城邑永(攸东数十里),以此为前进基地与人方军队交战。帝乙指挥商军列阵缓慢向前推进,进攻人方军队。同时,令两翼实施夹击,一举打败人方。两次攻人方都擒获敌酋,取得胜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商德王,商朝皇帝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人物:「春节有哪些传统风俗」房玄龄简介 唐代初年名相太宗重要助手房玄龄生平

方(579-648年8月18日),字乔,唐代(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北)人,方之子。初唐人名。 方(579 ~ 648),字方樵,汉族,临淄人(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北人),唐代开国宰相。其父方,号大冶(605-616),奉景阳之命。优秀的草地赛跑运动员。北方历史传记。18岁时,州里升了进士,并先后授予羽骑尉和谯尉。隋末,李渊领兵入关。凌轩去了渭北的李世民,又多次从秦王出去。他当过参谋、代码秘书,还为秦当过录音室。每平定一个地方,其他人都会争夺稀世珍宝,但他首先为秦王幕府收集人才。他和杜如辉是秦王最得力的谋士。仲淑玲。贞观三年(629年)二月,他是《尚书》的左仆从,监制国史。梁国公被封十一年。与杜如辉、魏徵同为唐太宗的重要助手。直到7月16日,123650/だよ 0/,他仍然负责政治事务。他被圣旨重写了《晋书》。唐太宗征收高句丽时,他留在首都。宣帝病逝22年后,宫铃以“赵文”的谥号辞世,与昭陵同葬太宗祠。 贞观以前,他协助李世民管理四方,平定民众,夺取皇位。李世民称赞他“策划了一个幕布,建立了一个国家。”在关震,他辅佐唐太宗,官至中书令、尚书左半身、司空,共领百师,掌管政务20年;参与制定法律法规,主持修订法律法规,参与制定《贞观法》,为后来的《永惠法》和中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封建刑法《唐律议》奠定基础;他还和魏徵一起研究过唐历;调整政府机构,省和中央官员是第一个遵守善政的;善于用人,不要向人要,不要向人要,根据人的情况任命人;恪守职责,不为自己争光。后人把他和杜如辉当作好榜样。例如《旧唐书》就称赞:“文字中包含经纬度,并辅以深入的探索。同样的声音,只有房间里还有杜,”由于善于策划,而惠又善于决策,故在历史上被称为“屋谋杜破”。 当方还是一个少年的时候,他和他的父亲去了首都。当时隋文帝在位,天下太平。然而,方在他的弱冠,作出了一个世界的准确分析,并私下告诉他的父亲:“隋炀帝没有优点,但只是混淆了人民。此外,他不是一个国家的长期解决方案,所有的学者都漠不关心,但他们相当奢侈,这将最终导致相互冲突。现在国家是和平的,但灭绝的日子已经足够了。”凌轩博览群书,写得好,写得好。十八岁时,国家进士,并赢得了“羽骑尉”的称号。因为父亲常年卧病在床,方一直在等他,以孝顺著称。却说引兵过渭北,方避于军门。他们一见面,就立即称之为加入军队的录音室。方千方百计谋划军政,以报答。每一次进攻都摧毁了一方的分裂势力,军队中的所有人都在尽最大努力寻找宝藏和外国物品,但方到处拜访英杰人物,并把他们推荐给秦王。因此,朝廷中的谋士们,在他们的心中,都非常感激方对的推荐,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服务。方在秦王府掌管军务十余年,又在驻扎,不需要起草。高祖李渊也十分钦佩方凌轩,对朝臣说:“此人功业卓著,当之无愧。每次我为我的儿子(人民)做点什么,我都会受到欢迎,而在千里之外,我仍然对着我的耳朵说话。”后来,太子李被逐出秦王府,方、杜如慧也被逐出府。在“玄武门之变”前夕,李世民偷偷叫了两个人化装成道士进入内阁,最后称赞了这个计划。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春节有哪些传统风俗」房玄龄简介唐代初年名相太宗重要助手房玄龄生平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